歡迎加廣東工業(yè)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動力工程(專碩) 考研咨詢QQ:800179089
核心筆記
廣東工業(yè)大學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歷年招生信息
招生年份:2022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245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39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5802 |
研究方向 |
085802 動力工程△ 01.強化傳熱傳質及換熱器優(yōu)化新技術 02.儲能材料及儲能應用技術 03.制冷空調及室內空氣品質控制技術 04.新能源開發(fā)利用新技術與裝備 05.電池熱管理技術及醫(yī)用電源系統(tǒng)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(二) ③(302)數學(二) ④(875)熱工基礎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75)熱工基礎
1.楊世銘,陶文銓編著.傳熱學(第五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 2.沈維道,童鈞耕.工程熱力學(第五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年 3.童鈞耕.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同等學力加試科目:
1.流體力學 2.傳熱學 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
||
題型結構 |
(875)熱工基礎題型結構
填空題:40分(20空, 每空2分) 判斷對錯題: 20分 (20題, 每題1分) 簡答題:20分(4題, 每題5分) 綜合分析題: 30分 (4 題選做3題,其中第1、2題為必答題,第3A、3B為選做題) 計算題:40分(4 題選做3題,其中第1、2題為必答題,第3A、3B 為選做題)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復試 |
>>更多分數線信息 | ||
錄取比例 |
>>更多錄取信息 | ||
難度系數 |
>>更多難度分析 | ||
導師信息 |
>>更多導師信息 | ||
研究方向 |
招生年份:2020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175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23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58 |
研究方向 |
0858 能源動力(動力工程方向) 備注:全日制材料與能源學院學術學位(推免)68(15),專業(yè)學位(推免)107(5),能源動力(動力工程方向)專業(yè)學位(推免)23(1)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或(839)傳熱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8)工程熱力學:1.沈維道.童鈞耕.工程熱力學(第 4 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
童鈞耕.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 (839)傳熱學:1.楊世銘.陶文銓編著.傳熱學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同等學力考生加試:
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
||
題型結構 |
(838)工程熱力學:填空題: 40 分
判斷對錯題: 20 分 簡答題: 20 分 綜合分析題: 30 分 計算題: 40 分 (839)傳熱學:填空題: 40 分 判斷對錯題: 20 分 簡答題: 20 分 綜合分析題: 30 分 計算題: 40 分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9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未公布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18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8)工程熱力
1.沈維道、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(第 4 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學 2.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 (839)傳熱學 1.楊世銘,陶文銓編著,傳熱學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同等學力考試
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7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67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19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備注:
1.本院學術學位計劃招生人數55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18人 2.本院專業(yè)學位計劃招生人數67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6人 3.本院非全日制擬招生7人 4.本專業(yè)擬招生含推免生人數:2 5.本專業(yè)非全日制擬招生人數:2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同等學力者加試科目:
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6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55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9 | 專業(yè)代碼 : 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 ||
復試科目 |
同等學力者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備注: 院計劃招生人數55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8人 系專業(yè)招生人數9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2人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5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55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11 | 專業(yè)代碼 : 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 ||
復試科目 |
1、復試科目: 考生可以在以下12門課程中任選一門(但不得和入學初試科目相同) 材料科學基礎; 金屬塑性成形原理;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; 電子技術基礎; 固體物理; 半導體物理; 工程熱力學; 傳熱學; 流體力學; 高分子化學; 高分子物理;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。 2、外語考核安排:共20分。 分為專業(yè)英語閉卷筆試的10分和面試口語10分。 3、綜合素質考核安排:滿分40分??己藘热莅ㄟ\用所學知識分析,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個人素質。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4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107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5 | 專業(yè)代碼 : 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或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838工程熱力學 1.考試范圍:基本內容: 熱力學的基本概念、熱力學基本定律、理想和實際氣體的性質、工質的熱力過程和循環(huán)的分析及計算。 2.參考書(僅供參考): 沈維道、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(第4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。 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。 注:本科目考試可以攜帶不帶記憶功能的簡單計算器。 839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考試內容: 1.導熱基本定律,穩(wěn)態(tài)和非穩(wěn)態(tài)導熱的基本概念和微分方程式;通過特殊形狀物體的導熱解析解。集總參數法。 2.對流換熱的基本概念和N-S方程;對流換熱的邊界層微分方程組;相似原理和量剛分析;內部流動的強制換熱(層流和湍流);外部流動的強制換熱(單管和管束);自然對流的換熱(大空間和有限空間)。 3.沸騰換熱計算(過程特征、液體中汽泡存在的條件、大容器沸騰曲線分析和換熱計算),凝結換熱計算(換熱性能、換熱的分析與計算、影響膜狀凝結換熱的因素) 4.熱輻射的基本概念,黑體輻射和吸收的基本性質;實際物體的輻射和吸收;被透明介質隔開的黑體和灰體表面間的輻射換熱。 5.傳熱過程分析;換熱器的型式及熱計算;傳熱強化技術。 參考書(僅供參考): 楊世銘,陶文銓編著,傳熱學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。 注:本科考試可以攜帶不帶記憶功能的簡單計算器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復試內容包括:專業(yè)知識,外語,綜合素質考核共3個部分,總分100分。 1、專業(yè)知識復試安排:共50分,閉卷筆試(試卷中專業(yè)知識40分,專業(yè)英語10分),考試時間共90分鐘。重點考察考生對本專業(yè)基礎知識掌握程度??忌梢栽谝韵?2門課程中任選一門(但不得和入學初試科目相同)。 材料科學基礎;金屬塑性成形原理;金屬材料及熱處理; 電子技術基礎;固體物理;半導體物理;工程熱力學;傳熱學;流體力學;高分子化學;高分子物理;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。 2、外語考核安排:共20分。分為專業(yè)英語閉卷筆試的10分和面試口語10分。重點考核考生的專業(yè)英語和英語口語水平。 3、綜合素質考核安排:滿分40分??己藘热莅ㄟ\用所學知識分析,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個人素質。(含: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、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、本學科(專業(yè))以外的學習、科研、社會實踐或實際工作表現、事業(yè)心、責任感、紀律性、協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、人文素養(yǎng)、舉止、表達和禮儀等)。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3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未公布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未公布 | 專業(yè)代碼 : 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8)工程熱力學: 1.沈維道、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(第4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。 2.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。 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: 楊世銘,陶文銓編著,傳熱學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復試包括專業(yè)知識、外語(含聽力及口語測試)、綜合素質考核三個部分。 復試科目: 材料科學基礎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金屬材料及熱處理,電子技術基礎,固體物理,半導體物理,工程熱力學,傳熱學,流體力學,高分子化學,高分子物理,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。 12門中任選一門,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。 同等學力者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流體力學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2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120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未公布 | 專業(yè)代碼 : 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8)工程熱力學 1.沈維道、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(第4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。 2.童鈞耕,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。 (839)傳熱學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楊世銘,陶文銓編著,傳熱學(第四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注:1、招生目錄上各學院、各專業(yè)所列招生人數均為擬定數,僅供參考。 復試前教育部將下達具體招生人數,我校將根據報考人數和初試成績等情況調整各專業(yè)招生人數。 2、*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;▲為全日制專業(yè)學位 同等學歷加試科目: 下列科目中任選初試未考的兩門: 1.工程熱力學 2.傳熱學 3.流體力學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1 | 本院系招生人數: 100 | 動力工程(專碩)專業(yè)招生人數: 未公布 | 專業(yè)代碼 : 85206 |
研究方向 |
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政治 ②(204)英語二 ③(302)數學二 ④(838)工程熱力學 或(839)傳熱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838工程熱力學 ①工程熱力學(第三版),沈維道、蔣智敏、童鈞耕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。 ②工程熱力學學習輔導預習題解答,童鈞耕。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。 839傳熱學 傳熱學(第三版),楊世銘、陶文拴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8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注:1、招生目錄上各學院、各專業(yè)所列招生人數均為擬定數,僅供參考。 復試前教育部將下達具體招生人數,我校將根據報考人數和初試成績等情況調整各專業(yè)招生人數。 2、*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; ▲為全日制專業(yè)學位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手機登錄/注冊 | |
---|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