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工業(yè)大學咨詢答疑請進學姐本校直發(fā)淘寶店:學姐本校直發(fā)甄選店
招生年份:2022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245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54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05 |
研究方向 |
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* 01.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 02.新能源材料、器件與系統(tǒng) 03.先進高分子功能材料 04.金屬材料及表面新技術 05.先進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及裝備 06.醫(yī)用新材料及技術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(一) ③(302)數(shù)學(二)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5)材料科學基礎
胡賡祥,蔡珣,戎詠華.材料科學基礎(第三版),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,2010年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同等學力加試科目:
1.材料物理化 學 2.材料加工原 理 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
||
題型結構 |
(835)材料科學基礎題型結構
填空:25分 判斷對錯: 20 分 簡答題: 45分 論述題: 35分 綜合分析題25分 其中簡答題、論述題和綜合分析題可選擇其中-一個專業(yè)方向模塊題目進行作答。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復試 |
>>更多分數(shù)線信息 | ||
錄取比例 |
>>更多錄取信息 | ||
難度系數(shù) |
>>更多難度分析 | ||
導師信息 |
>>更多導師信息 | ||
研究方向 |
招生年份:2020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175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48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05 |
研究方向 |
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*(一級學科招生) 01.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 02.新能源材料、器件與系統(tǒng) 03.先進高分子功能材料 04.金屬材料及表面新技術 05.先進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及裝備 備注:全日制材料與能源學院學術學位(推免)68(15),專業(yè)學位(推免)107(5),材料科學與工程*(一級學科招生)學術學位(推免)48(11)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或(841)半導體物理或(865)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5)材料科學基礎:1.石德珂.材料科學基礎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3
2.徐恒鈞.材料科學基礎,北京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1 劉智恩.材料科學基礎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0 (841)半導體物理:1.劉恩科等編著.半導體物理學(第 7 版),電子工業(yè)出版社,2018 年 6 月印刷 (865)高分子化學與物理:1.林尚安等.高分子化學(修訂版),科學出版社,2000 2.潘祖仁等.高分子化學(第五版),化學工業(yè)出版社,2013 3.盧江等.高分子化學(第二版),化學工業(yè)出版社,2010 4.何曼君.高分子物理(第三版),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6 華幼卿等.高分子物理,化學工業(yè)出版社,2013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同等學力考生加試:初試未選考的另外兩門專業(yè)課 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(835)材料科學基礎:填空: 25 分
判斷對錯: 20 分 簡答題: 45 分 論述題: 35 分 綜合分析題 25 分 (841)半導體物理:1.基本概念題(25分) 2.填空和判斷題(25分) 3.計算題(60分) 4.綜合分析題(20分) 5.畫圖題(20分)(用圖形形象表達半導體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過程,如空穴,載流子間接產生等。 (865)高分子化學與物理:12345 名詞解釋30分 聚合反應機理、動力學及化學反應方程式30分 聚合物結構與性能30分 簡答題20分 綜合分析及計算題40分 其中,高分子化學60%、高分子物理40%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9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48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05 |
研究方向 |
01.功能材料物理與化學 02.新能源材料、器件與系統(tǒng) 03.先進高分子功能材料 04.金屬材料及表面新技術 0.先進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及裝備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3)高分子化學 或(834)高分子物理 或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或(847)大學物理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3)高分子化
1.潘祖仁,高分子化學(第四版),化學工業(yè)出版社,2007學 (834) 高分子物 1.金日光、華幼卿主編, 高分子物理(第三版), 化學工業(yè)出版社, 2007 理 (835)材料科學 1.材料科學基礎,石德珂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3 2.材料科學基礎,徐恒鈞,北京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1基礎 3.材料科學基礎,劉智恩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0 (847)大學物理 1.大學基礎物理學(第二版),張三慧編著,清華大學出版社,2007 年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同等學力考試
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或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7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55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42 | 專業(yè)代碼 : 0805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03.先進金屬材料 04.新型能源材料 05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6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7.材料表面涂層新技術 08.現(xiàn)代模具及成型技術 09.材料成形加工新技術 10.聚合物的化學與物理改性 11.聚合物功能膜材料的制備技術 12.高分子光化學及光固化技術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3)高分子化學 或(834)高分子物理 或(835)材料科學基礎(材料與能源學院) 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或(847)大學物理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備注:
1.本院學術學位計劃招生人數(shù)55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18人 2.本院專業(yè)學位計劃招生人數(shù)67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6人 3.本院非全日制擬招生7人 4.本專業(yè)擬招生含推免生人數(shù):12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同等學力者加試科目:
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或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6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55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36 | 專業(yè)代碼 : 805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03.先進金屬材料 04.新型能源材料 05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6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7.材料表面涂層新技術 08.現(xiàn)代模具及成型技術 09.材料成型加工新技術 10.聚合物的化學與物理改性 11.聚合物功能膜材料的制備技術 12.功能高分子材料 13.高分子光化學及光固化技術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或(847)大學物理學 或(833)高分子化學 或(834)高分子物理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 ||
復試科目 |
同等學力者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或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備注: 院計劃招生人數(shù)55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18人 系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36人,其中包括推免生12人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5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55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27 | 專業(yè)代碼 : 805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03.先進金屬材料 04.新型能源材料 05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6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7.材料表面涂層/薄膜新技術 08.液態(tài)成形新技術及新型功能材料 09.現(xiàn)代模具技術 10.材料成形加工新技術 11.成形加工過程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12.先進成型裝備及智能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 ||
復試科目 |
1、復試科目: 考生可以在以下12門課程中任選一門(但不得和入學初試科目相同) 材料科學基礎; 金屬塑性成形原理;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; 電子技術基礎; 固體物理; 半導體物理; 工程熱力學; 傳熱學; 流體力學; 高分子化學; 高分子物理;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。 2、外語考核安排:共20分。 分為專業(yè)英語閉卷筆試的10分和面試口語10分。 3、綜合素質考核安排:滿分40分??己藘热莅ㄟ\用所學知識分析,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個人素質。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4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107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23 | 專業(yè)代碼 : 805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電磁功能材料與器件 03.先進金屬材料 04.新型能源材料 05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6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7.材料表面涂層/薄膜新技術 08.液態(tài)成形新技術及新型功能材料 09.現(xiàn)代模具技術 10.材料成形加工新技術 11.成形加工過程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12.先進成型裝備及智能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注:本專業(yè)的專業(yè)科目考試可以攜帶不帶記憶功能的簡單計算器。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835材料科學基礎 考試范圍:晶體學基礎;結晶的一般規(guī)律,晶粒大小對機械性能的影響。合金、組織和相的概念;各類相圖的分析方法, 鐵碳相圖中室溫組織的相對含量計算,含碳量對鐵碳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。各類鑄鐵的成分、組織、性能特點,石墨化原理。金屬的塑性變形及其對組織與性能的影響,變形金屬在加熱時的組織與性能的變化。奧氏體晶粒長大的控制因素;熱處理基本原理;鐵碳合金熱處理工藝的制定方法;鋼中常用合金元素的作用;碳鋼與合金鋼的分類與編號方法。各類鋁合金的強化原理與工藝,鋁合金的編號、成分、性能與用途。銅合金、滑動軸承合金的分類、牌號、成分及用途。 參考書(僅供參考): 1.石德珂,材料科學基礎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 2003。 2.徐恒鈞,材料科學基礎,北京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1。 劉智恩, 材料科學基礎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0。 注:本科目考試可以攜帶不帶記憶功能的簡單計算器。 836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考試范圍:金屬塑性變形的物理基礎、金屬塑性變形的力學基礎,、金屬塑性成形的相關問題、主應力法及典型塑性成形工序的力學分析、塑性成形問題的滑移線解法、塑性成形問題的其它解法。 參考書(僅供參考): 1.俞漢清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2.李堯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3.陳積偉,工程材料(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部分)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6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復試內容包括:專業(yè)知識,外語,綜合素質考核共3個部分,總分100分。 1、專業(yè)知識復試安排:共50分,閉卷筆試(試卷中專業(yè)知識40分,專業(yè)英語10分),考試時間共90分鐘。重點考察考生對本專業(yè)基礎知識掌握程度??忌梢栽谝韵?2門課程中任選一門(但不得和入學初試科目相同)。 材料科學基礎;金屬塑性成形原理;金屬材料及熱處理; 電子技術基礎;固體物理;半導體物理;工程熱力學;傳熱學;流體力學;高分子化學;高分子物理;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。 2、外語考核安排:共20分。分為專業(yè)英語閉卷筆試的10分和面試口語10分。重點考核考生的專業(yè)英語和英語口語水平。 3、綜合素質考核安排:滿分40分??己藘热莅ㄟ\用所學知識分析,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個人素質。(含: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及成績、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、本學科(專業(yè))以外的學習、科研、社會實踐或實際工作表現(xiàn)、事業(yè)心、責任感、紀律性、協(xié)作性和心理健康情況、人文素養(yǎng)、舉止、表達和禮儀等)。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3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專業(yè)代碼 : 805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電磁功能材料與器件 03.先進金屬材料 04.新型能源材料 05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6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7.材料表面涂層/薄膜新技術 08.液態(tài)成形新技術及新型功能材料 09.現(xiàn)代模具技術 10.材料成形加工新技術 11.成形加工過程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12.先進成型裝備及智能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5)材料科學基礎: 石德珂,材料科學基礎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 2003。 徐恒鈞,材料科學基礎,北京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1。 劉智恩, 材料科學基礎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0。 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: 俞漢清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李堯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陳積偉,工程材料(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部分)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6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復試包括專業(yè)知識、外語(含聽力及口語測試)、綜合素質考核三個部分。 復試科目: 材料科學基礎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金屬材料及熱處理,電子技術基礎,固體物理,半導體物理,工程熱力學,傳熱學,流體力學,高分子化學,高分子物理,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。 12門中任選一門,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。 同等學力者加試科目: 1.初試未選考的另外一門專業(yè)課 2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2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120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專業(yè)代碼 : 805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電磁功能材料與器件 03.先進金屬材料 04.新型能源材料 05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6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7.材料表面涂層/薄膜新技術 08.液態(tài)成形新技術及新型功能材料 09.現(xiàn)代模具技術 10.材料成形加工新技術 11.成形加工過程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12.先進成型裝備及智能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思想政治理論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(835)材料科學基礎 1. 石德珂,材料科學基礎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 2003。 2.徐恒鈞,材料科學基礎,北京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1。 3.劉智恩, 材料科學基礎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0。 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1.俞漢清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2.李堯,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3.陳積偉,工程材料(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部分)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6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注:1、招生目錄上各學院、各專業(yè)所列招生人數(shù)均為擬定數(shù),僅供參考。 復試前教育部將下達具體招生人數(shù),我校將根據(jù)報考人數(shù)和初試成績等情況調整各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。 2、*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;▲為全日制專業(yè)學位 注:考生攜帶特殊工具 簡單計算器(不帶記憶功能的),簡單作圖工具(三角尺、直尺、鉛筆) 同等學歷加試科目: 下列科目中任選初試未考的兩門: 1.材料科學基礎 2.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3.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1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100 |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專業(yè)代碼 : 80500 |
研究方向 |
01.新型電子功能材料 02.先進金屬材料 03.新型能源材料 04.先進復合功能材料 05.粉體材料制備與粉末冶金新技術 06.材料表面涂層/薄膜新技術 07.液態(tài)成形新技術及新型功能材料 08.現(xiàn)代模具技術 09.材料成形加工新技術 10.成形加工過程計算機模擬與控制 11.先進成型裝備及智能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①(101)政治 ②(201)英語一 ③(302)數(shù)學二 ④(835)材料科學基礎 或(836)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或(837)材料力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835材料科學基礎 ①材料科學基礎,石德珂著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3。 ②材料科學基礎,徐恒鈞,北京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1,第十版。 ③材料科學基礎,劉智恩,西北工業(yè)大學出版社,2003,第六版。 836金屬塑性成形原理 ①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俞漢清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4。 ②金屬塑性成形原理, 李堯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3。 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,王英杰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3。 ④工程材料(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部分),陳積偉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6。 837材料力學 材料力學(上、下),孫訓方等編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2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注:1、招生目錄上各學院、各專業(yè)所列招生人數(shù)均為擬定數(shù),僅供參考。 復試前教育部將下達具體招生人數(shù),我校將根據(jù)報考人數(shù)和初試成績等情況調整各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。 2、*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; ▲為全日制專業(yè)學位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手機登錄/注冊 | |
---|---|